欢迎进入中共莆田市荔城区纪律检查委员会、荔城区监察委员会!
首页> > 廉政教育 > 廉政文苑
陈俊卿:清亮忠直 宽民厚德
来源:海峡通讯 | 浏览次数:次 | 时间:2018-10-12 09:07 | 字体大小:[大][中][小]

陈俊卿,宋徽宗政和三年(1113年)出生于莆田,是南宋著名宰相。为官四十多年中,他竭忠尽智,拳拳为国,耿耿为民,宋高宗赞其“仁者之勇”,孝宗称其“沈靖有谋”,大诗人杨万里叹曰:“莆田陈公,磊磊堂堂。”他逝后,朱熹不远千里前来哭吊,并为其撰写《行状》。

 

抨击朋党  弹劾佞臣

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(1138年),陈俊卿考中进士,居榜眼。

陈俊卿踏上仕途之初,正是秦桧乱政祸国之时。

这一年,再次被高宗赵构起用为相的秦桧,步上呼风唤雨的权力顶峰,他大肆培植党羽、打压异己、专权卖国。对如此龌龊行径,初进官场的陈俊卿不肯苟合,任期届满虽有出色政绩,而秦桧“察其不附己”,只派他到南外睦宗院教授。绍兴二十五年,陈俊卿又被调任南剑州通判。这年,秦桧一命呜呼,赴任途中的陈俊卿终于柳暗花明,以秘书省校书郎召回朝廷,任著作佐郎,兼任普安郡王府教授。此后,陈俊卿历任司勋员外郎、枢密院检校诸房文字、监察御史、殿中侍御史等职。虽然官阶日隆,而他依旧胸怀磊落,不改直言敢谏本色,尤其对先前被秦桧迫害的名臣贤相,极力呼吁平反追谥。

彼时,秦桧虽已作古,而余党汤思退等人先后为相,继续推行秦桧施政路线,对内拉帮结派铲除异己,对外卑躬屈膝割地求和。绍兴三十年,陈俊卿谴责其“挟巧诈之心,济倾邪之志……观其所为,多效秦桧,盖思退之致身,皆桧父子恩也。”并上奏弹劾:“自居相位唯务招廷亲党,佐其羽翼,昵近小人,以为心腹,盗名器而行以私恩,假威权而倾摇同列……”奏疏中,陈俊卿例举了汤思退与汤鹏举勾结,排斥忠良、谄媚无常斑斑劣迹,高宗终于下诏贬谪汤思退。接着,陈俊卿再次弹劾原秦桧党徒、时任敷文殿直学士、知健康府韩仲通,指其早年“专务刻薄,顷岁周旋刑寺十余年,阿附故相,以三尺济其喜怒,起大狱,杀无辜,不可胜数……”当月,韩仲通被罢免官职。

平心而论,接替高宗帝位的孝宗赵昚最值得称道的是其勤政节俭,也想把祖宗基业发扬光大。但备受后世诟病的,却是他喜欢接受谄谀,《宋史·佞幸传》中所记载的佞臣共12人,孝宗朝就占4人。曾觌、龙大渊原是孝宗为建王时的低级僚属,巧言令色,此外便无其它才。而孝宗还是视为心腹,以致有关人事变动和军机政事的机秘,都时常从他们口中泄漏。这些佞臣依持皇上恩宠,横行跋扈,扰乱朝纲。国难思良臣,家贫思贤妻,风雨飘摇的朝廷,理当戮力一心,精诚效国,而纷纷扰扰于朝廷之上的竟是阿谀风行,腐败肆虐!陈俊卿忧心忡忡,针锋相对,抨击佞臣“摇唇鼓舌,变乱是非”。在他带头下,朱熹、周必大、龚茂良等一批忠义之臣纷纷上疏弹劾佞臣。

只是,陶醉于谄媚的孝宗对佞臣仍生依恋之心。隆兴年间(1163年-1164年),龚茂良上疏弹劾曾觌、龙大渊“腹心之疾,然后政事阙失”,被孝宗罚在家中戴罪。陈俊卿因再次上疏弹劾曾、龙2人罪状被调任太常少卿,而后改任直秘阁,外放建宁府知府。尽管弹劾佞臣险象环生,陈俊卿还是毅然决然,不断上递弹劾奏疏。乾道三年(1167年),曾、龙两人终于被逐出朝廷。

 

  任人唯贤  崇尚公选

任人唯贤,是陈俊卿始终坚守的治政理念。

绍兴十六年七月,抗金大臣张浚因上奏备战,惹秦桧大怒,被罢去检校少傅、节度使、国公官爵。秦桧死后,张浚重新起用,但又因请奏抗金引起秦桧党羽万俟卨、汤思退不满,再次贬往永州。对于张浚的抗金忠心,陈俊卿甚为推崇,多次上疏向高宗举荐,后来张浚出守建康府(今江苏南京)。隆兴元年(1163年),张浚请求北伐,相继攻克灵壁(今安徽灵璧)、虹县(今安徽泗县)等地,尔后却战败于符离(今安徽宿州),张浚上疏待罪,陈俊卿也请求一同受罪。而谏官尹穑竟落井下石,建议罢除张浚的都督之职。陈俊卿认为胜败是兵家常事,不能以一役之败而诋毁张浚的军事之才,在他再三请奏下,初登帝位的孝宗保留了张俊的都督之职。

刘珙,南宋抗金名将刘子羽之子,忠贞耿介,颇有将才。刘珙任同知枢密院事时,一次进宫时拂逆圣意,孝宗下诏除去刘珙端明殿学士之职。陈俊卿上疏孝宗:“珙正直有才,肯任怨,臣所不及,愿留之。”并说,纳谏言,靠忠臣,都是扬德之事,今刘珙因为小事获罪,不是国家的福气。孝宗幡然醒悟,令刘珙统帅江西。

乾道四年(1168年)十月,陈俊卿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。陈俊卿以用人为己任,所授官之人都是这个时期的杰出人才,他奖励廉洁、谦让之人,抑制夤缘攀附之徒。有的人才能可用,但资历浅,他就私下推荐给皇上。

陈俊卿说:“将帅当公选,臣闻诸将多以贿得,曾觌王抃招揽纳贿,进入皆以中批行之。”所谓公选,便是公开选拔、公众荐举。千年前,他便有此民主治政、公推意识,难能可贵。乾道五年,陈俊卿官拜左相,更是以“用人为己任”,每接见“朝士”或远道来京“牧守”,必“问以时政得失,人才贤否”,以此考量官员的黜陟。许多德才兼备者因而被提擢到地方与中央任职。当时虞允文正宣抚四川,经陈俊卿推荐,孝宗便诏其为右相。此外,杨万里、范成大、朱熹等一批贤能也先后在他举荐下走进朝廷中心。

宋朝初期,承袭五代之制,对地方官员实行一年一考,三年为一任期。孝宗执政时,这一官员考评任免机制已成摆设,地方官员走马灯似的频频更换,有些地方乃至一年之内会轮换几位。未能熟悉社情、体察民意何以施政?地方官员短促的任期成为当时一大流弊,陈俊卿洞幽烛微,上奏孝宗:“人之才性各有所长,稷、契、皋陶、垂益、伯夷在唐虞之际各守一官,至终身不易此数君子者,苟使之更来跌去,未必能尽善……”他深刻分析了地方官员频繁更迭的种种弊端,提出延长官员任期的灼见,最终得到孝宗赞赏,并下诏让三省按其建议执行。

往事越千年,古今仍同慨。官员频换最终受害的依然是百姓,给地方官员适当的任职期限,此后在相当长的历史中都有借鉴意义。

 

怜恤民忧   劝扶农桑

匍匐在中国历史洼地的南宋,是一个羸弱的朝代。它留给我们的,多是被金兵铁骑肆意蹂躏而发出的阵阵悲吟。

由于烽火遍地、兵灾连年,当时生产凋蔽,生民涂炭。加上朝廷为支撑摇摇欲坠的局势,徒增名目繁多的税赋,与民争利的税政无异竭泽而渔。陈俊卿一直持抵制态度,多次上疏建议减免税赋,兴修水利,倾力农桑。四十余年的官宦生涯,陈俊卿多在朝中为官,而在数次担任地方官员中,他都勤勉尽职,为百姓谋实事,办好事。

在踏上仕途的第一站泉州,陈俊卿宵衣旰食,夙夜在公,案牍劳形之余,还经常造访农户,征询农桑,推出许多惠民之举,较短时间内当地农事得以兴盛。其时的官场,多呼朋引类,飞觞醉月。奢靡之风背后,鱼肉百姓的暗流蠢动。而洁身自好的陈俊卿依然不改爱民之初心,廉洁奉公,百姓纷然赞许。《泉州府志》评论他的政绩“服勤职业,同僚宴集,恒谢不往,民受实惠”。

绍兴三十二年(1162年),陈俊卿任江淮宣抚判官兼权建康府事。南宋时期的建康虽土地平坦、交通便利,但此地与金国比邻,更深受兵灾之害,一派哀鸿遍野。上任之初,陈俊卿眼之所见是“其荒田二三十年无人耕种,皆为废地”。为避战乱百姓纷纷逃亡,耕牛已是几近绝迹,陈俊卿上疏谏言,请求江浙州县筹措购买耕牛专款,派员深入农户摸底耕牛的存量,对缺少耕牛的,官府给予拨款资助。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,在建康任上,陈俊卿致力宽民之策,免除苛捐杂税,兢兢业业,为民请命。当年十二月,他再次上奏朝廷,请求免除建康府所欠上供绢“建康府岁额合起内藏库上供绢一十万五百匹,内一半本色,一半折纳见钱,数内春阁绢一万三千八余匹,无从催理……委是无可取拨,又不敢科敛于民,乞赐蠲免”。以致在离任十多年后,百姓还念念不忘,史载:“俊卿去(离开)建康十五年,父老喜其再来,为政宽简,罢无名之赋”。

南宋后期的淮东、淮西两地,同样因深陷战乱,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,田园荒废,杂草丛生。为减轻百姓生计负担,陈俊卿先后两次上疏建议两淮实行屯田之法。

乾道九年(1173年),辞去相位的陈俊卿,以观文殿大学士知福州府,兼安抚使。任上,“政尚宽厚,独治盗严”“海道宴清”“颇有政绩”。《乾隆福建通志》卷二十九,作了如是评价。淳熙二年,陈俊卿退休后又被召起用知福州。此时,虽已年逾六旬,但他仍不顾老迈之躯,操持政务,躬访垄亩,不停奔波的一位老者心底,依旧珍藏着为民请命的衷心。在百姓心中,能办些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好事,便是好官。期间,当地百姓自发为陈俊卿立碑以铭记功绩。他得知后马上予以制止,亲自抡起锤子,把石碑敲碎。金杯、银杯,不如群众口碑。于陈俊卿而言,为民办事本是职责所在,何需期盼百姓的感恩戴德?

“靡不有初,鲜克有终”。一时为百姓做点好事不难,难在时时心系百姓,关念民生,至死不渝。在历任多地官职的过程中,陈俊卿一直倾情于黎民冷暖,清亮忠直,难能可贵。(陈剑怀)


设为首页 | 收藏本站
中共莆田市荔城区纪律检查委员会 莆田市荔城区监察委员会 版权所有  [闽ICP备10008484号]
地址:莆田市荔城区胜利北街236号区委1号楼1层 网站统计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