向晚的炊烟抚摸天空的时候,祖母已经做好晚饭,然后端着一小畚箕的草木灰,走在夕晖中。
家乡的山叫西山,却是在村子的南边,祖母在西山的榛莽中刚开垦了一些地。祖母往南走时,路上碰见村里人,就打了招呼,村里人问她去哪儿,她往山那边一指,说:“‘挑水浇石头’去。”
村里年纪大一点的人都知道她的意思,笑了。祖母也笑了,脸颊上泛起红晕,不知道是兴奋,还是被夕晖染红了。
我当时上小学一年级,听到祖母的话很纳闷:她又不用水桶挑水,那块刚开垦的地都是沙土和黄土,哪来的石头?我问祖母,她说,你长大后就明白了。
那时祖母六十多岁,长年沉重的劳作压垮了她的身体,右腿已经跛了。她蹒跚着往前走,肩上的天空一高一低。
我拿出作业本,开始写课堂上老师刚教的数字。“1”好写,我很快就写满一页;写“2”时,姐姐手把手教了好多遍,可我怎么也写不好。姐姐有点生气了,对我说:“你怎么这么笨?我真是‘挑水浇石头’。”
我羞愧地低下头,明白姐姐话中的意思,“挑水浇石头”就是做无用功。
祖母回家刚好听到姐姐的话,就对我们说:“‘挑水浇石头’,不是没用,至少还能浇出一些苔藓。”
我脑中闪现阴雨绵绵春天的情景,连续下了很多天的雨,门前的石板和石条冒出了一些绿意,那就是苔藓。原来石头也有自己的春天。
我一下子明白了祖母的意思,她又说:“有些事看起来毫无用处,但只要坚持,就会有收获。”
我又开始写数字了,虽然依旧写不好,但我似乎看见了“石头上的苔藓”,有了信心。
祖母的那块地,种植了木薯,木薯耐旱,在贫瘠的土地上长势旺盛。祖母依旧经常“挑水浇石头”,把煮饭后灶膛里的草木灰掏出,撒到那块地上,就是庄稼的肥料。后来,这块地还种了花生、地瓜等。祖母“挑水浇石头”,不仅长出“苔藓”,还开出了乡村里美丽的“野花”。
我读中学时,读明代文学家宋濂的《送东阳马生序》,文中有一句话“媵人持汤沃灌,以衾拥覆……”沃就是浇,跟我家乡话的读音和用法一样。“挑水浇石头”,按我们的本地话读,就是“挑水沃石头”。我脑海里突然出现了祖母的那一小块地,她看似做了无用功,但努力并没有白费,贫瘠的土地逐渐肥沃了。祖母的这句“名言”也“肥沃”了我的生命。
参加工作后,我痴迷于文学创作,写了很多文章,但都没有发表。坚持不下去的时候,我想起了祖母的话:“‘挑水浇石头’,至少还能浇出一些苔藓。”于是我又有了信心。后来,我汗水浇出的“石头”长了“苔藓”,还开出了“花”。(纪鸣 柯立)